查看原文
其他

一男子霍营地铁站晕倒,乘客、乘务、民警、医生接力抢救无效死亡

刘苏雅 北京晚报 2020-09-30

今天上午,一男子在地铁13号线站内扶梯处晕倒,现场有热心乘客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公交民警立即出警处置。遗憾的是,男子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9月25日上午7时59分,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内,一名男乘客在去往东直门站扶梯上突然晕倒,后被乘客抬上站台。地铁霍营站站房工作人员立刻向公交警方回龙观站驻站民警报告相关情况,民警林凤军迅速赶往站台。
      
回龙观站派出所所长傅立带领五名警力第一时间前往支援、处置。到达现场后,傅立组织警力迅速对现场进行保护及客流疏导,查看该倒地乘客状态,叮问急救人员到场情况,同步查找该名乘客是否有同行人员,并在站内尝试寻找专业医务工作者能否进行先期施救。期间,两名乘客先后轮流对其进行不间断心肺复苏。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8时30分,999到达现场,将该人送往华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猝死,家属对此无异议。
       
据悉,该名男子为山西籍,现年45岁,在京从事销售工作。事件发生后,公交警方、地铁站方工作人员以及热心群众积极进行救助,结局虽然令人遗憾,但依旧要向积极施救的公交警务工作者、地铁站房工作人员及热心群众致敬。

知多一点:

猝死的“黄金4分钟”


猝死其发生率约为每年万分之13,各个年龄阶层都有,但心脏骤停的机会随年龄增加,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多。与发病风险相关的因素有:吸烟、过量饮酒、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规律的运动会降低风险,而剧烈运动反而会增加发病风险,在男性中尤为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加,该疾病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一些青年人发生猝死除了与潜在的心脏疾病相关外,还与过度紧张、情绪激动、熬夜等诱因相关。此外,寒冷的冬季也是猝死的高发季。

有研究发现,在人发生猝死的状况后,能够救回来的概率不足8%,而且许多人留有明显后遗症。


在猝死发生,心搏骤停之前,最常先观察到有心室颤动或者心肌梗塞的症状。其中最为危及的就是大脑,它是人体内耗氧量最大的一个器官,如果血流中断,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因此在发现有猝死情况时,应该第一时间启动心肺复苏,恢复血液流动,并拨打120等待救援。


当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应该首先拨打120,然后对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或体外自动除颤。


心肺复苏正确的操作方式应该是施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5-6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


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100—120次。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体外自动除颤用到的是自动体外除颤仪即AED,是一种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


体外自动除颤器

只要启动电源,根据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进行操作即可。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苏雅,综合 科普中国

监制:童曙泉
编辑:李怡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